当前位置: 制片百科 > 文案策划 > 其他

道德教育宣传片《德行天下》解说词:再塑龙魂

   雄伟壮丽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横亘绵延一万余里,像一条阅尽沧桑的巨龙,蜿蜒于苍茫大地之上,吟唱着中华民族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道德教育宣传片《德行天下》解说词:再塑龙魂

     数的人们从长城脚下匆匆走过,奔向四面八方;无数男女老少黑头发、黄皮肤的身影,在历史的时空中从龙的土地上延伸。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系何方,都是龙的一脉血肉,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中华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的象征,是从历史的吟唱之中,一唱三叹繁衍发展而形成的。这是被称为“人文初祖”的伏羲氏。据传,伏羲氏人首蛇身。蛇是他所率领的部族的图腾,也成为龙最初的主体。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华夏部落最初的图腾是蛇,与伏羲氏人首蛇身相吻合。凭借当时的文明,华夏部落不断发展壮大,融合接纳了周围的其它部落,同时,也把每个部落图腾的一部分,附加在蛇的身上。当中原各部落形成统一体的时候,一个新的图腾形象———龙,在历史的风云之中逐渐形成了。让我们看看龙的各组成部份:蛇身、鹿角、兔目、牛耳、鳄唇、蟒鳞、鹰爪、鲤须、麒尾……凝聚成了这独特神奇的图腾。

  传说中的龙,能大能小,能长能短,能幽能明,能屈能伸;上可直入九霄,下可深潜碧海;呼风唤雨,行于海陆空三界之中,长吟短啸,声震九霄云天之外;有不可战胜之威猛,有抑恶避邪之吉瑞。据专家考证,龙的形象出现,已有八千余年的历史。今天,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伫立于太和殿中,漫步于紫禁城内,我们身心都沉浸在龙的世界之中。八千年的漫长岁月,龙的形象遍布于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龙的精神也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它犹如一条不竭的江河之水,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吟唱着古老华夏的灿烂文明,汇入到人类文明的沧海之中。

  龙形,是炎黄子孙亘古不衰的民族象征。龙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凝聚。追寻龙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谐一致、宽广能容、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追寻龙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个“和”字所展现出的风采。儒家经典《中庸》说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种协和思想,源于宇宙自然和谐的法则。大千宇宙是和谐的,我们居住的地球环境是和谐的。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应该效法自然,遵循天道,也要达到和谐的生活状态。

  “和”的精神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和平。中国上古时代的典章文献《尚书·尧典》早就提出了“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我们的先人早就把“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作为处理天下大事的重要原则。

  即使不得已付诸武力,也是以和平、安宁为战争宗旨。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曾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兵战为不祥之物,但中国兵家追求的却是不战而屈人。一个“武”字,由“止”“戈”两字组成,这种会意造字的方式,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战争理念,也是中华民族一贯追求和平、主张协和思想的写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容纳万邦的宽阔胸怀,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这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的深沉表达。

  中华民族是和平的使者,中华民族是和平的象征!

  “和”是谦和,但不是卑躬屈膝。“和”是容纳,但不是逆来顺受。相传龙的颔下生有逆鳞,一旦触及,龙便会勃然大怒,奋起抗争。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灾难深重的时代,也是在生死存亡线上不断抗争的时代。人们不会忘记甲午海战的炮火硝烟,人们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的烧杀淫掠,人们不会忘记那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人们不会忘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人们同样不会忘记的是,在这流血与呻吟的百年间,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这些龙的传人,浩然正气,壮怀激烈,奋起抗争的英勇壮举。

  邓世昌,清朝末年的一位海军将领,在甲午海战中,以撞沉敌舰的大无畏气概,在风雨如磐的晦暗岁月里,划出了一道耀眼的龙魂之光。如今,海上的古战场已是波平浪静,邓世昌的墓冢和雕像,静静地伫立在海岸上,听潮起潮落,看月圆月缺……八年抗战,英雄无数。我们的追思停留在八个抗联女战士的身上。女人,曾被说成是弱者的称谓。但是,当日寇的铁蹄践踏家园的时候,她们以柔弱之躯毅然拿起武器,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战争硝烟之中。在重创日寇、陷入重围之后,她们宁死不屈,投江殉国,用自己年轻的热血和生命,在这白山黑水的广袤天地之间,为中华民族写下了大大的两个字:不屈!当中华民族面临着黑暗与光明的殊死搏杀之时,当炎黄子孙面对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历史抉择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舍身求法,为民请命;为了光明,为了真理,舍生取义,铸造了龙魂中那不朽的脊梁。

  千百年的历史烽烟,千百年的英雄画卷。千千万万人仁志士,竖起了一座座英雄雕像,矗立在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灿若群星,明如皓月。这就是龙魂不朽的英姿,这就是龙魂永远的风采。“和”的精神反映在中华民族的内部关系上,就是团结协作。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老人行将死去之时,把他的10个儿子叫到身边,给他们每人一根筷子,让他们去折。筷子在他们各自手中一一折断。老人再拿出10根筷子,放在一起,让他的10个儿子轮流试着折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祖先用这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向后代昭示了团结的力量,也向世人昭示了“和”的意义。

  “和”,说的是和谐,说的是和平,说的是合作,说是的融合,说的是紧密团结,说的是人心凝聚。“和”———团结协作,创造出了历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将创造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追寻龙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品格。翻开古老的历史典籍《周易》,我们看到了象征龙的乾卦卦相和卦辞。《易传》进一步把天德与人德联系起来,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龙乃阳刚之象,它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刚健中正,矢志不渝、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是龙魂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特征。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民族魂魄才具有了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恒久魅力。有创新,一代代思想巨匠诞生了。

  以“仁”为核心,主张以德治国的孔子;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根基,主张天地万物自然谐和的老庄;以“兼爱”“非攻”为理念、主张科技强国的和平主义者墨子;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宗旨的军事思想家孙子;以“法”为准则,主张以法治国的韩非子……这些中华民族的思想巨匠,如同天龙行雨中的闪电,划破时代的夜空,照耀着人类思想历程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这些思想,不仅仅是民族世代相传的薪火,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是龙魂的写照,也是人类不断创新、永不停息追求的脚步。有了创新,一代代科技先躯诞生了。活字印刷、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所开启的时代曙光,照耀着人类前进与发展的道路。这些做工精细、图案精美的器物,不仅体现着神州大地科技发展的时代水准,也无可争辩地显示着中华民族的勤劳、睿智和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创新的龙魂,缺少生机活力,是最终必将走向僵死的龙魂。满清王朝末期,龙椅上的雕龙依旧,龙柱上的腾龙赫然。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视与时俱进为异类,视变革创新为不轨,让这些龙椅龙柱丢魂落魄,成了木雕泥塑的摆设,使中华民族陷入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历史浩劫之中。

  痛定思痛,国耻难忘。没有魂魄的龙,就是一条任人践踏的“虫”。没有伟大精神的民族,就是一群任人宰割的羔羊。这是历史的告诫,也是时代的警钟。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越挫越勇;虽几临厄运,仍巍然屹立。她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向未来的腾飞中走去。龙魂风采依然,民族精神永存。《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一段感慨:“龙食于清,而游于清;龟食于清,游于浊;鱼食于浊,游于浊。”同为水中之物,清浊自在其中。对生活于社会中的人来说,也同样有清有浊。有龙魂的承继者、发扬者,也有龙魂的亵渎者、玷污者。从古至今,莫不如此。有栉风沐雨、贤德勤政的尧、舜、禹三代贤君;也有骄奢淫逸、丧权辱国的商纣王、宋徽宗赵佶父子。有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岳飞,也有卖国求荣、杀戮忠良的秦桧。有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包拯、海瑞;也有曲意逢迎、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无数抗日英烈;也有丧气折节、卖身投敌的民族败类……清浊同在、鱼龙混杂,这是社会难以回避的现象,也是历史难解的人心之结。龟鱼之浊,方显龙魂之高洁!江河汇聚,方显泾渭之分明!天地幽冥,方显日月之光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之本色!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创新,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为龙魂增添了英姿勃发的旺盛活力。百行千业,生机无限,千山万水,一派春光。我们为祖国的发展而欣喜,我们为民族的强盛而自豪。我们也要在时代的大潮之中,再塑龙魂,激浊扬清。我们要荡涤分裂祖国,弃祖扬宗,挑起纷争事端的叛逆之浊,高扬爱国爱家,维护团结统一之清;我们要荡涤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蛀虫之浊,高扬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公仆之清;我们要荡涤败坏风气,缺少良知的黑假之浊,高扬奉公守法,诚实守信的真实之清;我们要荡涤坑蒙拐骗,在社会上巧取豪夺的不法之浊,高扬兢兢业业,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勤劳之清;让立德为民,成为我们的执政之基!

    让走向和谐,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这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使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继往开来,承负起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

拍片计算器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