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选文章 > 拍摄技巧

关于特效

2021-12-20 18:07:06

第一阶段:特效概念启蒙

《月球之旅》(1902

说到电影特效,就不得不提一部鼻祖级的科幻电影了,那就是乔治.梅里爱为人们带来的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之旅》。

这部仅有14分钟长的科幻片也首次将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搬上了银幕。影片在制作时摒弃了当时盛行的科学技术,以一种近乎空想、古怪的方式将故事加以诠释。

这部电影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在大银幕上对太空这个神秘世界的探索和尝试。

《金刚》

电影史上再没有几个比这个更经典的场面了。金刚本身是一个各种金属的拼装体,在外面蒙上了一层橡胶和兔子毛。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引领了FX艺术早期的成功之路。

 

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星球大战》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卢卡斯还创造了多项意义深远的发明:他发明的一个机械装置,可以把石牌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这把多少年来只能靠手工硬涂胶片技术的效率一下提高了几十倍。绝对是电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在电脑特效还处于婴儿期的时候,《星球大战》原三部曲靠大量的微缩模型,来还原卢卡斯头脑中的科幻世界。观众在银幕上看到各种太空战舰、死星、地面攻击装甲、外星生物等,可以说一切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基本上都是模型。模型也属于历史悠久的特效,《星球大战》系列的功劳,在于将模型的精细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死星歼星者战舰的表面,在极端特写镜头下也不会露假。同理,在电脑动画才刚起步的年代,《星球大战》系列需要的大量动态镜头,只能以光学的方式实现。其中之一,是很、很费时的定格动画技术:将微缩模型的连贯动作,分解成每秒24格的独立姿态,分别拍摄,然后翻印到电影胶片上。

定格动画不管如何精细,在拍摄太空飞行的画面时,终究难以实现流畅的飞行效果。《星球大战》剧组发明了电脑编程的运动控制摄影机,能让镜头与被拍摄的微缩模型之间,产生令人信服的相对运动;最为关键的是,电脑会记下摄影机的运动轨迹数据,方便多次拍摄以及后期精确合成其他画面。

原三部曲也大量使用了蓝幕技术,对于复杂的动态场景,如千年隼与钛战机在陨石群中的追逐战,则需分层拍摄不同的运动物体。在数字合成还未萌芽的条件下,剧组只能多次翻印分层画面,然后再叠加,期间所需精准度的配合,也是此前任何影片无法想象的。

简而言之,《星球大战》原三部曲的特效,确有革命性的创新,但更多是集合前人已有手段;从《星球大战》始,特效制作,成为一个极为复杂而微妙的综合工程,在创造视觉奇观的同时,也为后来者们提供了标杆般的经验。

 

第三阶段:CG、动作捕捉等新技术日益成熟

这部运用最新3D摄影技术拍摄的影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瑰丽壮阔的潘多拉星球,身手矫健的纳美人在全球刮起一阵蓝色风暴。影片中的华丽场景透过3D眼镜呈现在观众面前。


拍片计算器
推荐视频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