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选文章 > 佳片欣赏

B站9.7,最“馋人”的纪录片收官,根本不够看!

2021-12-25 14:19:53

 

 

这几年美食纪录片市场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更迭,从模仿“舌尖体”到探索新花样,从百万文案到千万转场。

 

制作团队拿出了拍大片的劲儿记录美食,真不愧是我“民以食为天”的大中华。

 

虽然美食片扎堆涌现,但做出口碑且被无限催更的节目就那么几个,《人生一串》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季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对专门讲烧烤这件事持怀疑态度。

 

那时美食节目都卯足了劲儿往高端路线走,私房菜、星级餐厅、珍馐美味、取景地遍布全球……

 

唯独《人生一串》把目标锁定在深夜的路边烧烤摊——这个烟火气十足和放飞自我的地方,让它在美食片中一枝独秀,不断撩拨人们的“撸串之魂”,被网友称为真正本土化的“深夜食堂”。

 

《人生一串》第三季(2021)

 

确实,烧烤并不适合作为美食纪录片的主题,它算不上菜系,谈不上传承,更没有大厨或特殊食材的加成。

 最值得探讨的是“吃烧烤”这件事本身,节目组牢牢地把握了这点——深夜,卸下铠甲在烧烤摊前纵情朵颐的人们,才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

 

01

 

隐秘的角落,小渔村的记忆

 

传闻深圳有个隐秘的烧烤基地,藏在宝安区边缘,导航APP搜不到它,能不能找到全靠运气。

即便如此还是有大批远道而来而来的食客,在荒郊处翘首以盼。

 午夜12点一到,载着烧烤设备和食材的面包车驶来,食客们像饿极的难民,眼冒火光,三下五除二帮老板开摊运营。

 不出几分钟,静谧的郊外炊烟袅袅、香气四溢,这套快速的“野外堂食体系”早已成为老板和食客们心照不宣的标准化流程。

 

 

郊外吃烧烤别有一番风味,吹着晚风,看看夜空,撸串喝酒,惬意得很,就是蚊子多了点儿,瞬间繁华的大深圳短暂地变回了从前的小渔村。

 

让大家不惜深夜守候的不只有情怀,还有何姐的金字招牌,岭南鲫鱼就是其中之一。

 

做法很新颖,鲫鱼预先腌制一轮,接着将何姐泡制的重庆酸萝卜塞进鱼肚里。

 

等鱼肉吸饱了腌料和酸萝卜汁就该上烤炉了,不过在这之前还得给它灌水。

 

用锡纸将鱼包起来,灌入少量纯净水,叠成小方块再上烤炉,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鲫鱼鲜嫩多汁。

 

随着温度升高,小方块膨胀成小枕头,划开锡纸,铺上蒜蓉和剁椒,集鲜甜、酸辣、清爽、滑嫩于一身的岭南鲫鱼就完成了。

 

 

 

其实深夜守候何姐的人是她的第一批顾客,何姐运营的是游击式烧烤摊,她的一天是这么度过的:

 

白天和家人在城中村制作当天的食材,晚饭时间在隐秘的“小树林”里支烤炉烧烤。

 

天地做厨房,海风为烟道。

 

小树林外是外卖小哥等待的身影,只能打包不能堂食,是小树林烧烤基地的规则。

 

12点一过,何姐的烧烤团队带着炉子和食材浩浩荡荡驶出小树林。

 

隔着一条街的路灯下,伫立着翘首以盼的食客,这才是野外堂食的开始。

 

一天的运转,被何姐安排的明明白白。

 

 

不过,打游击式的烧烤摊终究没有生存空间,何姐已经和家人看好了铺面准备装修开店,这是他们多年的心愿。

 

只是无论何姐还是食客,当他们坐在灯火通明的餐厅里,是否会怀念从小树林里飘出的诱人香气呢?

 

02

 

绝不加班的电烤狂人

 

烧烤,最让人迷恋的是炭火炙烤出的焦香,但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碳炉,而换成电烤炉。

 

这样做出的烧烤还有灵魂吗?彪哥用技术说明了一切。

 

祥彪,人称彪哥,梳着和林子祥一样的三七分,还有同款小胡子。

 

作为烧烤人,彪哥偏不遵循夜间作业的规则,誓要做一只享受生活的闲云野鹤。

 

早上开店,晚上7点准时关门,完美避开同行竞争。

 

你以为这样违背市场规律的生意肯定做不长?非也。

 

食客们宁愿为了他把烧烤当“过早”,做夜宵的背叛者,也不肯错过一顿美食,他们试图破解美味的秘诀,却发现彪哥的烧烤方式并不在评价体系之内。

 

彪哥使用的是1982年的电烤箱,并研究了一套人机合一的高端操作,走的是自成一派的技术流。

 

 

烤箱是封闭式的,顶上露出一排烤签,彪哥像指挥家一样挥舞着手里的小棒棒,拨动烤签,烤肉便在烤箱里跳胡旋舞。

 

他拉手风琴一样拉出烤架,刷佐料,看成色,节奏流畅,犹如一场交响音乐会。

 

看不见火候,摸不着串儿,烤箱肚里有乾坤,但彪哥心里有数,一切尽在掌握。

 

 

彪哥对什么事都很佛系,菜单只有12种烤品,还是彪嫂软磨硬泡加上去的,原来更少。

 

他收了很多徒弟,徒弟们打着他的名义开店,全武汉号称“祥彪烧烤”的有60多家。

 

他既不收加盟费,也不阻止,觉得徒弟们讨生活不容易,开就开吧,钱是赚不完的。

 

 

 

 

彪哥唯一不肯让步的就是每天收摊后都要去打麻将,这是一天中最慵懒的时刻,牌桌上的“运筹帷幄”是工作无法给予的。

 

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他是真正的反内卷达人。

 

 

03

 

兜兜转转一个圈

 

《人生一串》的烧烤江湖囊括天南海北,与朝鲜隔江相望的凉水镇茅草屋烧烤,老板李姐把客人当家人一样招待。

 

小镇是个熟人社会,谁家办喜事、小伙儿恋爱了、同学聚会了,都到李姐的小院儿来庆贺,围炉夜话,载歌载舞。

 

 

丽江俄古罗村有个被烧烤耽误的“没落鸡王”老洪,他从小好斗鸡,现在家里还养着一群曾随他征战沙场的战败鸡。

 

老洪也好酒,很多闻所未闻的烤品,都是仗着酒劲儿发挥的。

 

不过食客们要时刻观察老洪的状态,微醺时的freestyle是限量版,酒醉就可能是“车祸现场”。

 

“手写的灵魂字体是对蒙特里安秩序的反叛,也是对波洛克自由的宣战,笔画中透露的野性,仿佛时刻向你表明,开门随缘,有事儿电联,暗号就藏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缝隙里。”

 

老洪的招牌是他用油漆刷的,白底红字看起来有几分诡异,这段文案描述的就是老洪的招牌,观众很难不被逗笑。

 

如今《人生一串》的百万文案已经向“不严肃文学体”进发了,大写的“我卷我自己”,绝了。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几年国产美食纪录片有一个发展规律:总想超越《舌尖上的中国》。

 

一通魔改加实验,最后不得不承认,还是“舌尖”那套最符合国人审美,以小见大,抽丝剥茧般道出中国美食文化无限的可能性。

 

广受好评的《早餐中国》《寻味顺德》《小城夜食记》,无一不在证明,好的美食纪录片,会吃和会拍缺一不可。

 

会吃是挖掘美食,会拍则是呈现美食背后的人文内核。

 

说到底美食是无法与人文切割开的,因为中国的美食文化连着根。

 

就像汪曾祺的散文、蔡澜的美食记,满足人们口舌之欲的同时,也在呈现人生百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而不同的时代,美食承载的意义都不一样,我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流动迅速,对过去充满怀念,对未来不敢多想。

 

美食就像一个避风港,一个温柔的拥抱,带给人片刻的满足。

 

烧烤更是现代人的深夜狂欢,小小的放纵无伤大雅,烤串儿下肚聊以慰藉。

 

它不似正餐般解决温饱,更多的是对日常枯燥生活的出离,和对热闹的烟火气的向往。

 

多谢款待!

 

 

 

 转载来源:后浪电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拍片计算器
推荐视频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