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拍片资讯 > 行业资讯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方向

“边际效应递减”理论告诉我们:决定资源应用的 效益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寡、容量的大小、类型的多样, 而在于能否实现最大效度的实用性,即能否满足用户 的 “适需使用、适时使用 、适量使用 ”需求 。 “适用、实用、易用”是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三大原则。导致当前区域优质资源仍然“饥渴”、现有资源库利用低下 的主要原因有:

(1)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 只关注资源“大环境”(如资源是否符合新课改精神和 适合本地区教材)建设,却忽略具体资源应用“小环 境”(如某条资源在具体课堂的教与学应用情境)的做 法, 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分离,“使得资源看上去很美, 却中看不中用”。 特别是从教学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 资源库中的许多资源类型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游 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没有与相应的教学活动相“捆绑” (整合),因而其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2)传统的教学 资源大多是以课时(包括单元和章节)为单位开发,资 源粒度过大过长(如素材课件等的容量过大,课例视 频的时间都是在 45 分钟左右),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 突出,使用不方便。 此外,传统资源开发模式从规划、 设计、制作到使用、交流、评价等环节都存在较大的封 闭性,导致师生缺少开发教学资源的机会和能力,这 使得许多资源(库)一旦建成就几乎没有更新或优化 过。而事实上,师生的经验、理解、智慧、感受、见解、问 题、困惑等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3)由于我国的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本上是从无到有、 逐步积累、阶段推进、分类建设的(如依次分类建设教学素材 库、课件库、教案库、课例库、题库等),各资源库大多 呈孤立松散、互不关联、相对独立的“孤岛”状态。 无论是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教师个人都缺乏对 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二次 开发和重组利用,更缺乏由一个主题将不同资源类型 “统整”在一起应用。 这种“分类建设、分别利用”的资 源建设模式既不便于师生使用,也难以产生资源聚集 的规模化效益。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研 究表明: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 课堂教学层面,在既能满足教师的常态教学资源需求 又能不断动态生成新的课程资源的时候,教学资源建 设才能从肤浅走向深刻,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够 真正体现出来。 针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 主要问题,提升当前教学资源“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就是将各类资源与特定的主题教学活动相“捆绑”,并 进行模块化、主题化的关联和组合,使它具有“主题明确、情境真实、易用实用、动态生成”的特点。一项来自 发达区域中小学教师资源需求意向的调查表明:教 师日常教学使用频度最高、需求程度最大(二者保持 高度一致的正相关性)的是能直接支持课堂教学的资 源类型,并期望这些常用资源能围绕某个教 学主题(知识点)进行“统整”和“聚合”,以满足教师的备课、教学、学习、反思和研究等多方面的需求。 笔者 根据教师的需求,结合自身区域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资源类型——“微课”。

 

拍片计算器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