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选文章 > 行业资讯

“虚实相生”,电视纪录片配音的审美特征

2023-04-25 10:58:46
标签: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虚实相生是一种审美趣味,它从“有无”到“阴阳”,从“空”到“妙悟”,哲学的“虚”逐渐扩展到文学艺术领域,成为影响中国美学与艺术的重要理论之一。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电视纪录片配音,在某种程度上也突出了“虚实相生”的文艺创作手法。为使文学语言准确、生动、富于意蕴、引发思索的传达给观众,配音者要将解说词的内容通过虚、有无、隐等变化来创造情景美、交流美、和谐美、留白美,让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再现文本”的情景美电视纪录片配音,是把已有的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译者的要求决不能局限于简单规范的发音、字正腔圆,而应通过说明再现文本的意境美、情感美。解说词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会运用文学作品中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或化虚为实,或虚实相映衬。在录音过程中,配音人员必须根据图像的拼接步骤把握解说词的内容和特点。像纪录片《唐之韵》中的解说词,用散文诗般的语言,记录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诗人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感情跌宕起伏,气势磅礴,极具文学色彩。它要求配音者把未闻、未见、未体验的情景转化为对“象”外之旨、由实感虚、由虚觉而成的艺术空间,转化为对其所拥有的积累和体验。这句话中有这样一段:于是陈子昂来到幽州台上,面对着无穷的时间和无穷的空间,如春雷炸响般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望而下!”何等悲壮的歌声,如从历史深处涌出,不但一声就唤醒了那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产生审美冲击波!解释这段话时,高峰将心与历史融汇,感情与诗人共享,其中对诗内容的朗诵主要是虚声,其余则是音虚实变化,把声音的虚实变化与解说词的意境虚实融合,产生与诗人心灵在宇宙中对话,在感觉与想象交织的灵境中达到共鸣与默契。又如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以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展示了著名古建筑的辉煌壮丽。周志强配音的时候很注重在平实中表现情景美:中国古代有一种祈愿活动叫“拜年”,后来演变成人们“暮春出没”的习俗。此时此刻文人墨客也会邀请聚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九曲弯弯曲曲的溪流,清澈见底的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吟诗作赋,否则就罚酒认输,这就是曲水流,赏酒赏乐,这就是「曲水流之流」,给这个亭子起名「赏亭」。此句是以历史故事来阐释“亭台楼阁”而得名的由来,其间虽然没有对饮酒作诗的场景和细节做过多的渲染,但古代文人的洒脱豪放、酣畅淋漓,依稀可见一斑。周志强的解说非常细腻,透过声调的细微变化,以溪流潺潺、垂柳依依、酒杯顺流而下,将文人吟诗的情景展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感受古代文人的浪漫情调。陶冶先生曾说:“赏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赋予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假如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命体验通过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来表现,那么艺术欣赏就是用联想把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一切还原成自己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配音员在解说词中没有经历过这种情景,解说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让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才能感受到文稿中的情景交融,创造情景美的效果,进而增强艺术表达的感染力。

视觉传达美的产生根据有无交流对象的存在,可以把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环境分为“虚实”两种情况,即无对象交流和对象交流,而纪录片解说明显属于无对象交流。在专业层面上,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无对象沟通”的情况下做到“心里有人”,即对沟通对象的感知要具象,不仅要想到通常所说的交流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还要能想象到听众的眼神、动作、服饰以及听到语言信息后的反馈,真正做到通过眼神交流时的心理感受。纪实对于解说者也是如此,对沟通对象的想象越具象,听众的感知就越生动、更真实,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与观众交流,接受反馈,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解说词的基调、节奏、风格等,从而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解说状态。例如,《北京记忆》就反映了北京的发展变化,从对北京饮食、娱乐、交通等点滴生活的感受上,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琐事;配音者想象的对象可能是亲人、邻居、同学、朋友,就像拉家常、聊见闻、谈心,彼此间产生亲切感,彼此间产生亲切感、信任感、美感。老头儿又回到以前的老房子,她在这个二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成家,夫妻相依为命,拉着四个孩子长大了。那一瞬间,就像大多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一样,伴随着记忆在逐渐地远离。此配音中,郭炜语气亲切自然,时而平静,时而低沉,使听众感受到强烈的交流,此时,配音者用自己的声音推开历史的闸门,让听众在时空的隧道里触摸到那段遥远的历史。沟通对象质和量的具象化所产生的真实美,使配音者找到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将情感传达给听众。译者利用虚实相生的原理,把虚无的听者变成了现实的交流对象,在不断地向想象的对象倾诉、呼应、交流中,形成互动与灵犀,达到用声音传递美、用心灵感受美的效果。

传声和谐美每一个汉语音节即使没有辅音也不是无元音,其发音却响亮、通畅。但是,这并不能等同于只有很大的声音。广播创作中声音弹性的对比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一组是虚实变化的对比,它们在有声语言中所产生的美感不可替代。音质的虚实变化表现喜、怒、哀、乐、爱、憎、惧、恶等多种情绪,为配音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声音形式和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虚声具有表现画面延展、意境悠长的韵味,而实声具有体现事件真实、坚定昂扬的情感,两者可以结合但不能相互替代。宗白华先生说:“文字可以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音乐的作用,文字可以听出乐式的韵律;另一种是画画的作用,文字可以表写空间的形象性与色彩。”这种音乐和绘画的功能多数是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完成。而且配音是以文字为依据,用来表达文字的,因而又具有音乐与绘画的功能。神韵在有声语言中是流动的精灵,在若隐若现、动静、或明或暗中,虚实之音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体现了解说词的意趣交融,富有情趣。比如“再说长江”,

身处浓妆艳抹的画面中,帕奈博士常常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举世也只有九寨、黄龙的水有这样巨大而神奇的力量,它眷恋着人间的独钟中国,就在这中国西南的角落里的一片彩墨山水。对九寨沟和黄龙来说,水是美丽的创造者,是生命的源泉。在这里梦幻般的水之后,还会从这里走出深山,流向数百公里外的长江。当李易配音时,吐字柔长、用音舒展、虚实结合、虚声偏多,使声色明丽、画面优美、音乐充溢着意蕴美,整体形成曲调优美、音韵美。如同《一饮一江水》运用感性和思辨的语言,讲述了六国在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中不可割裂的关系。一幅大湄公河次区域资源丰富、灿烂文明、独特人文景观的画卷,娓娓道来,诉说着不同国家的风情和生活故事。从纵向和横向来看,海洋和河流使次区域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多元,这六个国家与次区域六国相连,而海洋则把次区域国家与全世界联系起来。这条河孕育着次地区六国人民和伟大文明。而且海洋是通往世界的通途。海洋意味着该次区域今后的交流、友谊和发展。整体以叙述和渲染相结合的刚强解说,既接近生活语言的表达,又不失饱满的情感。吐字音量适中,节奏舒展平缓,极其自然流畅。用声以半实为主,依内容或半虚为宜。「多元融合」的声音由虚到实,「交流、友谊、发展」由实到实。有力的声音在整体和谐中,时而平实自然,时而舒展柔和,时而厚重凝重,形成有声语言特有的韵律感和质感,也让观众深深感受到本片所宣扬的「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的主旨。

“此时静默胜有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句构成了对留白艺术作用的描写。留白之美在文学艺术的领域里焕发出勃勃生机。画、书、楼、园、舞、乐、片、戏无不留有留白所产生的无限遐想空间,意境广阔。在电视纪录片的画面拍摄手法上,注重留白的运用,而声音的配乐也应该有的留白。声息为虚幻,情为实,正是所谓的“声断情不断”,并非止于此,而是无止境。这个「停顿」,是画面的转换与延伸,情感的过渡与回味,恰当地运用声音留白,能产生言已尽情未止、声已落味更浓的效果。让听众有想像、回味、思考和评价的空间,比直白的语言表达更自然、更深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意义无限的,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言之凿凿的。”留白让观众有空间思考和判断,与最初的感性认识互动,从而加强对纪录片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像《圆明园》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描述了圆明园的奢华与气派,以及在残垣断壁下隐藏着历史的辉煌。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器和瓷器来作梦,用雪松作屋架,披绸缎,缀满宝石……这里要盖神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它的外貌是用来建造一个美丽的宫殿,用来建造一座花园,一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给这段的配音时,李易在每一省略处都运用了大量的留白,观众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想象圆明园华丽的外观、精美的装饰、奇妙的布局,可谓是神奇瑰丽,亦梦亦幻。如果在解说时取消了这里的留白,就会显得节奏过于紧凑,也剥夺了观众回味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不会产生最后意义深远、悲叹的效果,削弱主题的表现力。留白的美既是一种表现手段,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艺术追求。虚实相生是一种艺术手段,它的长盛不衰,影响着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电视剧配音创作中的“虚实相生”原则,也以其无限的魅力,由内至外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在与文字体验与联想交织的对话中达到心灵的契合,与观众在声音与想象互动的交流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拍片计算器
推荐视频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