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选文章 > 行业资讯

为什么国产动画的配音总是难以让人满意?

2023-04-25 11:06:55
标签:

在日本声优偶像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国内的配音从业人员在纷乱的环境中似乎有些举步维艰。在国漫热度持续走高的当下,众多国产大作在声优阵容上愈发豪华,但依旧时常不能让人满意,甚至有相当多的观众即便作品本身是不折不扣的国产,也觉得国配听起来有些别扭。在网络上,对于习惯了日本动画原声带和好莱坞电影的后辈们来说,这也是一个争议已久的话题,而对于国产配音,他们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抵触情绪。那么在承认国产动画配音确实经常引发观众吐槽现象的同时,抛开宏观层面的行业标准差异和个别观众的偏见,我们是否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原因呢?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问题和鸿沟确实是存在的,并不是复杂的,而是综合了多方因素后得出的一个结果。

对于国产动漫角色,大多数观众吐槽最多的地方在哪里?装B、矫情、不接地气。就连大家熟知的声优也难以幸免,甚至经常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声优更容易被人说得声音拗口,装B。其实,观众在这里吐槽的关键,恐怕不是在声音质量上的硬实力,更多的是在情绪的把握上的演绎。为何总被观众冠以“装B”的恶名?因为配音演员这种“端着”的情绪在国产动画的配音中确实非常明显,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非院线电影的网络连中。所谓“扛”,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对“字正腔圆”的过分追求。赋予二次元角色“灵魂”是配音演员最重要的使命,这就要求让角色通过配音产生真实感。普通话标准、情绪饱满,属于朗诵或主持时必备的条件,但光有这些配音是不够的——因为现实中谁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个人物,在现实中做着谁也不会做的事,那么,“装逼”、“矫情”、“拧巴”这样的标签,自然就容易被人扣上。

戏剧与念白是将正常的对白语言剥离出日常的感觉,并加以戏剧化与音乐化,以展现艺术上的美学价值--而这恰恰与声优的所作所为相悖。我们看到,一些国产动画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是“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正是在“配音大神”们的演绎下完成的。撇开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劣质网配作品不谈,为什么还是会有部分观众吐槽一些当红大作明明是大神云集的配音阵容呢?问题就出在这里,更加剧了这种不真实,因为优秀声优的声线实在是太优秀了。主角需要凸现出来,声音低沉沉稳倒也无妨,但很多配角也常常是一副播音专业腔,把明明很平常很生活化的台词念得一本正经,“意气风发”。明明只是平凡人的角色身份,明明只是日常不能再日常的对白与闲谈,却被赋予了十足的舞台感,这样反而会让观众生出一种胡搅蛮缠的跳脱戏路的意味。所有人都是清一色的磁性说话,男主苏女的甜美,这样的后果就是角色过于虚浮、无法沉淀、缺乏感染力、无法产生辨识度,更别说在声优中成为代表作品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时候让人惊喜,让人膜拜的国产配音呢?有,只需换个场合,便可轻松达到。老译制片在这里就不再回味了,老一辈配音演员对于外文中的那种感觉和韵味其实是非常传神的把握,但同时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如今译腔也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槽点。这里要举两个电视节目的例子,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小神龙俱乐部》引进的很多人儿时的回忆、“美术创意”;另一部则是《荒野求生》,这部电影的名气很大。童年时无数人想象力启蒙的尼尔·布坎南大叔,每期都会给我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教学,数不胜数的艺术手工和艺术作品;BellGrills更是在野外随时会发生意外的环境中,为观众们展现了各种令人激动的求生本领。而一旦摆脱了设计感和剧本化的束缚,无论是田波老师为尼尔叔配音,还是为贝爷配音的孙晔老师,都在这种需要还原纯粹真实的日常对话的场景下,展现出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实力,将完美的诠释奉献给了观众。尼尔大叔在绘画、鼓捣各种道具时的喃喃自语、冷笑话,面对儿童观众时的幽默感、艺术家的洒脱气质,贝爷在各种剧烈运动、冒险行为时的喘气、吃饭时的咀嚼吞咽,以及时而小心翼翼、时而狂放无拘无束的解说,无一不被两位老师演绎得酣畅淋漓、酣畅淋漓。

此外,还有一种更残酷的现状,那就是大部分从业者的水平,连“显摆”的本钱都没有,还远远达不到“大神”的级别。国内真正在职的专业配音从业人员不过几百人(对比日本光声优学校就有一百多人),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兼职或者业余的,而每年的海量作品的集纳,则要由他们来共同承担。特别是受限于部分新生代小演员基本功不过关,大量的国产影视剧需要二次配音,这也使得声优们留给动漫作品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被进一步压缩。少数实力超群的配音演员在影视剧和译制节目中贡献了自己的全部才华,轮到动画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能完成几部代表作就算不错,之后想要跳出并突破自己的招牌风格,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并且由于整个行业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康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商业模式,剩下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声优们,想要完善自我、展现自我的动力和方式就更加不足了。能有单子接,能打卡完成任务就是成功,还要不自卖自夸,不刻意去表现某些所谓的“声线”,去追求塑造灵魂的共鸣和返璞归真的真实感到底是什么,怕是连饭都吃不上,怕是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

既然提到「端端正正」、「敷衍了事」的现象,是不是所有的配音员本身就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呢?显然不是的,国产动画的制作方实际上要把锅分得更大一些才行。让这群明明天资聪颖,或者至少有一腔热血的声优们在动画制作本身的业余和粗糙是罪魁祸首的尴尬台词中不得不苦苦挣扎,不能发挥。动画制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要想把一部平庸的作品拉上神坛,光靠任何一个单一的作品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剧本,配音,配乐,作画,分镜,剪辑,要完成出色的表演,需要有机的结合,协调一致。原着剧本充斥着龙傲天和玛丽苏的恶俗故事,原着故事则是缺乏真正鲜活且特色鲜明的角色,没有空间让声优很好地诠释出来。画面生硬不流畅,人物的作画有时连基本的口型都没有拿捏好,更谈不上作品本身所带来的限制——场景的塑造,角色的塑造,都是如此。在真人节目、影视剧、游戏中,由于声优们只需尽量真实地还原演员当时的样子,有真人可以参考,所以这种情况要好得多。而游戏则是最强调代入感的载体,玩家本身就可以直接操控或与角色互动,其实相当于参与了角色的部分表演,配音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为这种互动体验服务。

同样是说中文的国产影视剧,配音问题为何没人去吐槽?因为,我们原本是这样交谈的。即便有吐槽,也多为雷人台词,对演员说话声音的计较,少之又少。但是动画和真人影视剧,在画面上自然有了真实和虚构的区别之后,没有什么区别是声音,这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动画片中的纸片,电影中的真人,从外形上看都可以相差很远,比如为了突出可爱而大到不符合比例的眼睛,这些观众在不觉得违和的情况下,会自动转换欣赏角度——但只要人物设定都是正常的“人”,那么观众对它的要求就应该和真人保持一致,而不是单纯地看画面、听声音。此外,配音作品有意为之的夸张和展示独特的声线,是因为需要突出人物的特点,和这种对真实的感动要求并没有什么冲突。我们常说的声优也好,人物的声音辨识度也好,也能很好的找到真人演员中的典范。比如姜文,他的声音具有相当的辨识度,让姜文像他平时那样说话,只要给上一句对白合适,不需要任何声腔的要求,自然就是一个很有特点、很有感染力的声音(其实在《宝莲灯》中的二郎神——动画配音中,姜文的确参与过)。)。但反过来,恰恰是目前很多国产动画作品的剧本和制作难以支撑和实现的,让动画角色能够“像真人一样好好说话”。

引进片有着天然的语言隔阂暂且不论,在国内原创动画中,对一个无声的平面设定,没有原画的参考,如何在本就品质不高的台词限制下发挥,从零开始塑造一个人物,才是对声优真正考验的地方。在这种综合项目面前,我们更迫切需要一批专业的配音导演,而不是缺少优秀的配音演员。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角色塑造上原作者和导演的影响力其实比配音演员所能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

如果纯粹就配音本身而言,从从业人员及制作方的角度去分析,无疑是最难能可贵的。但要探讨“国产动画配音为何难称心如意?”“这一现象本身,其实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受众群体。通俗点说,其实国内的配音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差,经常拿日本的声优做对比,观众会感到明显的差距,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你不能听懂的外语!其实生活中的普通日本人,无论语气、语速、感觉都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会像动漫里那样说话。而在大部分听众听不懂日文的前提下,声优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才是最能直白感受到的。一段中二无比装逼的台词,因为听得懂,所以用汉语念出来,会觉得很丢人;但如果用日语念出来,观众即使有字幕,也听不出与发音一一对应的声优迷人的声线和声调。只要气势正了,看客也就明白其中的含意了。当一个人在声泪俱下用你听不懂的语言怒吼--“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杆件四大基本变形”时,只要配上精心绘制的脸部特写,配上燃到爆炸的BGM,再加上声优声调的传神演绎,满场的热血就会像被感染一样被感染。脑补一下,这句话用同样声情并茂的标普喊出来,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光看台词本身,除了动画和真人影视作品,日本演员的风格本来就要夸张一些外,大部分日本动画比国产动画中的二次元要羞愧得多。排除制作水准上的差异,观众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认知偏差,原因就在于无法理解。如果是从小家里都是用当地方言交流的朋友,突然一家人都开始用标准的普通话对话,肯定第一反应也是觉得别扭,觉得好笑,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你可以脑补一下。还有一点是,先看了很多日本动画,耳濡目染也养成了习惯,这也是大部分年轻观众的原因。而现在的国产动画普遍大量的效仿和模仿日系作品,很多作品充斥着大量日本流行动画惯有的套路、设定,一些元素和台词、说话的方式和习惯显然是日本独有的,不能随随便便脱离环境的,也都是一股脑的跟风加入进来。听惯了本尊的观众自然难以接受这种画虎类犬的套路,在剧情和台词都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早些年国内电视台还引进日本动画的时候,大家都是看着《数码宝贝》、《灌篮高手》等国语版长大的,没有把大量接触到日语原音的作品通过网络和字幕组搬来搬去之前,没有人去对配音的问题进行如此激烈的苛责(当然,当年引进的大部分动画配音本身确实是很优秀的)。因此,在整体水平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国产配音的缺陷就会被放得更大,因为观众对每一个词都能听懂,而且习惯了原汁原味的日本声音。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动漫创作本身,缺少真正根植于文化土壤和语言习惯的精良的本土化作品,缺少长期以来对观众潜移默化的高品质、大影响力的原创作品。但不管怎么说,行业进步的速度是看得见的。不厚此薄彼,真实反馈自己的感受,才是观众所能选择的最佳方式。很多争论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无非就是“崇洋媚外”、“不支持国产”这两个帽子,双方都给对方扣上了。但观众的立场不应该那么狭隘和偏激,直截了当地反馈对作者最大的尊重,这样的事情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优劣。不如意就是不如意,无关痛痒,谁也不敢说又如何上进?但也不宜上升到挖苦否定、阴阳怪气地挖苦挖苦的地步。从业者只要稍微有点追求的人都会想上进,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精益求精,提升层次,才能获得精准的市场反馈。长此以往,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总会有越来越好的全行业,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的观众本身。”

拍片计算器
推荐视频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