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拍片攻略 > 拍片预算 > 其他

被宫崎骏买下的美食纪录片里,看到亚洲人是这样吃! | 风味世界

2022-07-27 09:17:26



记录中国人20世纪末饮食生活的影像作品,我们介绍过两个。

一个是80年代初,由。这部片子以四个地区——北京、江南、成都、广州——为代表,把中国的厨艺和代表菜色梳理了一遍。

另一个是记录了,作者坂本一敏是日本近畿旅行社驻北京事务所所长。在任职的十多年,他随身携带胶片相机,一张一张记录了自己在中国吃过的上百种面条。

今天介绍的这部同时代作品,无论从内容质量还是思维格局,都远高于上面两部。

它是日本NHK电视台在80年代中期开始,斥巨资制作的《人类吃了什么》系列第二部《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

纪录片从1985年开始拍摄,1990年正式播出。


五年的制作周期里,摄制组足迹几乎踏遍了亚洲各地。虽说不专门以中国为主题,但作为亚洲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贯穿了全片。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能看见当年中国各地的饮食生活,还能看见平行时间世界里的其他各国当时的饮食生活环境。


带着今天的认知回看过去,你会发现过去的40年,亚洲人的饮食居然发生了那么多的改变。

山西究竟是不是面食大省

在介绍时,我们浅聊过面食大省山西的过去。当时书里提出了一个在今天看来很挑战认知的观点:山西能成为面食大省,并不是因为小麦种植范围广,恰恰是因为小麦的稀缺。


*CCTV

在《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第一集《黄土高原的智慧与技巧》里,我们看到了这个认知的真实呈现。



直到1985年,缺水的黄土高原,绝大多数地方都还种不出小麦。


山西人民是热爱面食的,只是原材料并不是今天大家都熟悉的小麦,而是更适应旱地的粗粮,比如莜麦、高粱、玉米。


当时山西人家里储备的粮食

毛驴和人力是开垦黄土高原的唯二动力,片中拍摄几块种粗粮的地,都是家里男主人公用40年从荒山一点点开垦出来的。



村里所有人的生活用水只有一口井,没有自来水,灌溉能力极其有限,只有深扎根的粮食才能挺得住终年不下几次雨的气候。


小麦的精贵和稀缺,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当地人更美化自己日常的粗粮, “吃小麦走不了十里路,吃莜面可以走三十里” ,片中的主人公跟日本记者说。在华北当地也有 “30里的莜面,40里的糕(糜子面),10里的豆面饿断腰” 的说法,表达的都是相似的意思:吃莜面,有力气。


当时人家制作的莜面

小麦只有在过年过节才有机会吃,而且必须拿自己种的大量粗粮,换取极少的白面,因此成了全家的关注中心。


花馍里的巧思,手擀面的讲究,都是基于白面的精贵产生的。


一来二去,小麦成了本地人向往的高级面点,在未来生活条件逐渐富裕后,逐渐成了山西人民生活的日常。


印度到底有多少种咖喱?

亚洲不仅是“面”这个形态的起源地,也是。

印度作为南亚的代表国家,是世界上最懂得香料搭配的地方。印度著名的咖喱,也就成了《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对香料探索的承载。



印度到底有多少种咖喱? 是《香料是土咖喱的香味》这集想探索的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摄制组走遍了印度,充分了解了印度的气候环境、饮食差异和人口差异。


其实当年的印度,饮食划分跟中国也没差,分北部的面食区域和南部的米食区。北部离赤道更远,气候凉爽,且不靠主要水源,所以更适宜小麦的生产,且食物的味道更温和。南部被印度洋环绕,气候炎热,所以更偏向种稻米,且吃得更辛辣。


气候环境影响了味蕾的基础需求,宗教又影响了印度人可食用的食物范围,印度的咖喱才有今天千人千面的模样。


南部的椰油咖喱鱼里,有印度人信奉有医疗神效的姜黄,有独属于热带的椰子,有17世纪被带到印度的辣椒,还有胡椒、香菜籽等各种有浓郁香气可以促进食欲的香料,吃的时候配上长条的米饭,席地而坐就是一餐;



北部的奶油咖喱鸡里,椰油被发达畜牧业产出的奶油替代、调味依旧是姜黄,更少量的辣椒和更多的洋葱,煮好后配上小麦烤制的馕饼。



你或许发现了,无论什么咖喱,姜黄都是不变的存在。这也是这部片子里关于印度香料的一条隐线。


其实咖喱的起源,很类似广东凉茶,是食疗的体现。

咖喱里出现的所有香料,也是本地传统医学对不同常见病症的反馈。姜黄在印度人的眼中,是治疗头疼脑热发炎中暑的神药,所以无论哪种咖喱,都必须有姜黄的出现,咖喱也因姜黄的存在,永久跟黄色绑定了关系。


当时的印度人还会全身抹姜黄,来防止病症

芋头,隐藏的主食大佬

芋头很少在美食纪录片里当主角,《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里却专门拿芋头做了一集。


原因是摄制组发现日本鹿儿岛等地区遗留的一些祭祀传统,居然和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传统一模一样。



大家都捧着芋头跳舞

深入调查后发现,不仅这两地,还有中国台湾、汤加等地都有类似的庆祝仪式。


台湾的兰屿岛是露天供奉天神各种芋头

不同岛上的男人们,都以能够种出个头巨大的芋头为傲。


但他们的种植方式极其原始,并没有所谓的施肥或育种,只是就地栽插,并祈祷上天可以给今年一个好收成。


巴布亚的人们选择了跳舞,台湾兰屿岛的人们选择祭拜,日本一些地方则是两者兼具。


有意思的是,芋头这个源自于东南亚的剧毒植物,却在诞生源头却并没有非常大的食用习惯。只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被逐渐驯化,并最终成了很多海岛国家的重要粮食。


1985~1990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尾声,中国也正全面打开自己的国门。彼此邻近的两个国家,带着对对方的好奇,彼此进行探索。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很多如实记录当时中国饮食文化的资料,都是日本制作的主要原因。


《只为一碗好面》的作者在当时中国的合影

*只为一碗好面

对了,关于《人类吃了什么》系列纪录片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八卦:据说当时日本漫画家宫崎骏正巧在看电视,无意间看到了这部纪录片,觉得非常有意义,便买下了这部纪录片的影碟发行权。

如果你有机会可以买到这部系列纪录片的全套影碟,还能看到宫崎骏与节目制作人的圆桌讨论小片。

本部纪录片在b站可以找到。

下周一见!

作者: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亚洲,丰富的饮食世界》

除特殊标注,图片均来源于纪录片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来这里找我们:

▲点击图片观看

▲点击图片观看

拍片计算器
推荐视频
我要
拍片
拍片
报价
免费
策划
客服 400-888-0960
APP
下载

制片帮APP下载

扫码下载
免费配音
公众号
公众号
拍片热线
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号
投诉
建议
维权与监督
客服:400-888-0960
微信
客服微信